2014/12/14 – 哲學『非』星期五─《跨越男/女那條線?—性別光譜、Identity、跨性別身分認同》
【哲學『非』星期五@台北】─《跨越男/女那條線?—性別光譜、Identity、跨性別身分認同》- 2014/12/14(日)14:00@慕哲咖啡館
區分男/女的那條線是自然的嗎?社會中的性別區分和性別分工,是否由複雜的文化因素所造成的?每個人在性別上的「身分認同」果真那麼地明確?
從1990年代至今,台灣也引進了各種性別研究、運動策略甚至酷兒理論與哲學,例如使用LGBT(lesbian, gay, bi-sexual, transgender, queer), 或進一步用LGBTISQQ(lesbian, gay, bi-sexual, transgender, inter-sexual, 同志友善的異性戀者或直同志 straight, queer, 性別不確定 questioning)等代號,來形容性別與認同的多元光譜。
不過,社會長久以來的性別上男女的區分,依然根深蒂固。性別以二分法的方式分作「男」與「女」,但這個區分是否過於簡化?而在這種二元化分中,我們忽略了甚麼? 今日許多研究也都證明「性別」是難以強求的。社會上,除了大多數的順性別者(Cisgender),還存在許多被人忽視、或是以極度刻板印象貼標籤的跨性別者(Transgender)。
除了近年同志運動取得一定的認同,但是「跨性別者」一旦表露自己的性別身分,在生活、工作都經常受到歧視與排擠,甚至連簡單的如廁都必須小心翼翼,有些過雙重生活的跨性別者,甚至會因為換了衣服而被當作變態。
弔詭的是,跨性別者必須被所謂醫療專業鑑定為「異常」後,有些人才能被視為「正常」,這些人常得付出龐大的看診費或購買賀爾蒙,更不乏有自行使用賀爾蒙藥物而導致嚴重疾病的案例。國家甚至要求變更法定性別的條件之一,就是進行絕育性的變性手術。
【性別不明關懷協會】為台灣第一個關心變性、跨性、陰陽人(Intersex)的團體, 12月14日下午的「哲學『非』星期五」,由哲五志工、同時也是長期關注研究酷兒議題的台大法律系陳妙芬老師來主持,並邀請【性別不明關懷協會】創辦人與理事長-吳芷儀與吳伊婷,以及為台灣跨性別權益積極行動的妻妻,講述跨性別面臨的處境,並且為我們解析長年被人忽略的、遺忘的性別問題,這是一個涉及性別、文化、階級和世代的問題,與每個人的主體和認同息息相關,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討論。
【時間】 2014年 12月 14日 (日) 14:00–16:00
【地點】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
【地址】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
(捷運板南線,善導寺站 6 號出口)
【主持】 陳妙芬│台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
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及哲學博士候選人
【主講】 吳伊婷│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
吳芷儀│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創辦人
葉若瑛│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秘書長
【主辦】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、哲學星期五志工團、
青平台,慕哲社會企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