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週六個案服務談跨性別孩子的處境
文/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 吳伊婷
週六總是那麼的令人期待,是個可以好好放鬆的日子。
當我正看著DMAX頻道的艾迪與麥克在修車順便強迫腦袋放空時,協會的LINE官方帳號又響了,代表有人來詢問跨性別相關的問題,這次又是跟過去一樣,詢問因為家長非常反對,不能去看醫生,無法取得醫療資源怎麼辦。
過去兩三個月,在我們接觸到的跨性別者群體中,類似的詢問量忽然暴增,從輕微的「家人不同意我看醫生」、「爸媽持續罵我、唸我」到「爸媽因為性別因素打我」、「家人把我關在家裡不讓我去工作」,或是更嚴重的「爸媽瘋狂查我的回診時間,每次回診還沒進到診間,爸媽已經在裡面了」、「媽媽鬧自殺」等等家長的狀況。
因為家長不了解小孩的跨性別狀況,與跨性別本身的污名,使得不少家長得知小孩狀況後,情緒或是家庭關係進入「一發不可收拾」的糟糕。
連帶使得這些「孩子」們(這裡的孩子指的是與父母住在家裡的跨性別晚輩,並沒有特定年紀區間)在長期家庭壓力下產生了許多問題,包含:憂鬱症、躁鬱症、精神衰弱、企圖自殺等等。其實,他們正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,這些案例沒人統計過,沒有人也沒有資源可以幫忙。
身為一位助人者與過來人,我知道對當事人來說這種感覺是很無助,甚至可怕的:你從小到大賴以為生的家人,你以為是避風港的家庭,瞬間變了樣,那個甜蜜的家從此只存在回憶裡。所以我們有著官方帳號,希望能多少聽見他們的聲音,給予能給的安慰與鼓勵。
因為我們是台灣唯一以主體作為助人者、以當事人為出發點的跨性別組織,但因為沒有資源,我們能做的有限,真的非常有限。
曾經有一位跨性別男生,因為長期家暴因素,選擇離開這個世界。我們能做的,就是希望不要再有這樣的悲劇發生,一個生命的損失對於整個社群來講都太過沈重。
當你聽到當事人因為家暴(言語、精神虐待、甚至肢體暴力)發生而不知道如何求助,只能向你訴說時,你在聆聽之際只能請當事人打給113家暴專線,希望有人能處理,而且你也很清楚家暴中心沒有受過跨性別相關教育,不一定能妥善處理。當你得知一位跨性別者因為跟家人衝突到相當緊張,臨時需要一個地方待上幾天冷靜,而你無法提供庇護所,你只能無語問蒼天,並希望著事情不要變得更糟。
雖然曾經有少數的成功案例,讓當事人可以遠離家人的暴力環境,但更多的案例正在發生,有些我們知道但無力救援,其他則是根本不知道。我們希望的,是每一位跨性別者都能與家人好好的相處、彼此扶持、共度生活上與生命上的每一個難關,畢竟,家,是每個人應有的避風港,是一個理論上永遠不會背叛你的地方。
也許我們沒有資源,但是當一位跨性別者需要求助時,我們能做的,只有傾聽、安慰與鼓勵,並想辦法協助或詢問有誰或是哪個單位的資源可以給予借用。
盡量接住受傷的靈魂,給予我們最大的關懷,讓他們休息後再次啟程,是我們的任務。
因為,每個人都應該有尊嚴有希望的活著。